在没有正式离职并前往另一家公司工作的情况下,只要两份劳动合同不冲突且能正常执行,那么这种行为并不违法。对于劳动者而言,如果与第一个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尚未解除,新用人单位可能无法为其缴纳社保。若用人单位雇佣了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带来损失,该用人单位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时,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并且这种变更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需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若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只需提前三日通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采用暴力、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安全,劳动者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在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如果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上,关键在于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履行相应的合同法。若在未解除合同前去了另一家公司,按照合同法,雇主有权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在公司上班并签署了合同后自动离职的情况,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承担责任。实际上,劳动者不办理离职手续,用人单位可能会扣押未发放的工资。试用期内,劳动者只需提前三天通知即可解除合同。员工未办理离职手续而自动离开公司,属于严重违纪行为,单位可以因此辞退员工并处罚。但如果没有给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单位不得克扣劳动报酬。如发生克扣或拖欠工资的情况,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违反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关于在工作身份方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允许注册公司或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边上班边创业是常见现象。关键在于避免与原公司产生冲突。例如,如果原公司是销售塑料的,自己再注册一个塑料公司就会产生竞争关系,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创业者应记住,创业时应避免与老东家在经营范围上的冲突,即使存在冲突,也最好在不同的城市开展业务,以消除影响。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国有公司的董事、经理若利用职务之便经营同类营业获取非法利益,将面临法律制裁。原公司可向法院起诉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的行为。对于您描述的情况,可能不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但至少要面临罚款。建议您遵守法律规定,谨慎行事。在创业过程中与原公司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界限是十分重要的。